中油昨日一口氣將每公升汽油調整了兩元,本來想趁新油價生效之前把車子加滿,沒想到每個加油站都是大排長龍,厭惡排隊的我最後當然沒加到。可是,這個事情卻讓我想寫一些我對全球化經濟的想法,尤其最近我剛讀完大前研一的"Next Global Stage",更覺得全球化應該跟我自己切身相關。(這是一篇嚴肅的文章,絕不會出現像易"莖"經這類的名詞。)
 
近十幾年來,隨著一些政治情形的改變與通訊和運籌技術的進步,我們這個世界就像佛里曼說的,好像變平了,尤其一些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墨西哥的改革開放,讓整個世界的財富板塊大幅的移動,以上這些原本貧窮的國家,突然之間因為大量的資金流入與工作機會的增加,而讓國民平均收入向上翻了好幾翻,難道全球化經濟就是福利經濟學者夢想的良方嗎?事情好像沒這麼樂觀。
 
這些新興市場的貧富差距問題越來越嚴重。墨西哥在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後,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如今墨西哥40%的財富被0.1%的人掌握。印度有世界十大首富之一的鋼鐵大王塔米爾,但是其鄉間每年有千以計的女嬰因無力被扶養而遭殺害。同樣的問題其實台灣也有,天下雜誌之前一篇標題為"下流社會"的文章也指出,在美國、日本、台灣等,中產階級的人數大量減少,資本家到新興市場投資發了大財,受薪階級則因工作流失或減薪而財富難以累積,我們的社會好像變成了一個M型曲線,只有富人跟窮人,中間的都不見了。
 
過去產業外移好像只對藍領階級的衝擊較大,可是,今日影響層面已經擴大到一些專業的白領人士身上,現在,很多美國企業都雇用印度工程師開發軟體、找印度律師撰寫法律文件、連華爾街的投資銀行都跟印度人買財經報告,透過網路視訊技術,印度的醫生甚至開始對美國人提供線上診療服務。其實台灣也差不多,由於產業特性與中國高度重複,我們的薪資水準成長越來越慢,未來,如果要保住工作,我們可能必須接受較低的薪資,因為在人才與資金都自由流動的全球化社會,我們的薪資水準必須要與其他新興市場平均。
 
其實接受較低的薪資也沒什麼不好,只要我們的物價水準也能跟新興市場平均一下,我們還是能維持很好的生活品質,我想如果我能在台灣吃到一碗5元人民幣的牛肉麵,我不太在乎薪水變比較少。可是,事實好像不是這樣,回到中油漲價的惡夢,隨著新興市場的經濟起飛,石油、黃金、鋼鐵等原物料的價格也因這些強勁的需求一飛沖天的亂漲,我們的痛苦指數越來越高,錢變的越來越薄。
 
全球化到底是福是禍?時代的轉變總是會讓一些人由窮變富,一些人由富變窮。那我呢?這是機會還是轉機呀?管理大師們在書上所提供的策略都有點模糊,我們到底要做些什麼才能在這裡絕地逢生?行動應該是必要的,就如同MIT經濟學教授Thurow所說,不管你喜不喜歡,它都會發生,與其抗拒,不如採取些行動讓它朝比較好的方向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 Jay 的頭像
    Lee Jay

    jrst211

    Lee J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