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始寫之前,先給這部片五顆星,我只能說這部片子真的是太好看了,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的一部。除了不讓人失望的特效動作,還有看完後太多可以去思考的地方。
 
破除我之前對蝙蝠俠系列電影都是真人卡通的印象,這部蝙蝠俠電影卻是如此的寫實,不論是人性刻畫、犯罪手法與動作場面,都不再是過去那單純娛樂又太幻想的商業片。希斯萊傑(Heath Ledger)演的大反派小丑(Joker)跟過去蝙蝠俠系列的壞蛋一樣,有誇張的化妝造型跟肢體動作,但是,他那搞笑的黑色幽默跟挑逗式的言語把人性的黑暗邪惡面詮釋的讓人震驚。大概沒人會覺得在看卡通影片了。
 
 
犯罪與邪惡一定要有動機與理由?
 
不同一般描寫變態罪犯的電影,會賦予變態者一個心理創傷的背景,當小丑第一次描述他那嘴邊被割開的疤痕來自他酗酒的父親,你以為這是他的陰影?不是,他接下來對他的疤痕又編出不同的駭人故事。他的邪惡與病態就像他的來歷:沒有吻合的DNA、指紋、牙醫紀錄,沒有名字、衣服是訂做沒有標籤。一切都是無中生有,出乎自然。
 
人性可能本惡,像小丑的犯罪不需要任何動機與理由,他不為錢、不為仇,他製造混亂與失序只為了 "Fun",單純的樂趣。像薩德寫的索多瑪120天,不帶一點感情的描寫一切令人作嘔的變態,沒任何道德規範與原則。如同小丑說的"I'm a dog chasing cars. I wouldn't know what to do with one if I caught one. I just do things."
 
 
 
挑逗人性的罪惡
 
小丑不斷的挑戰人性:從貪婪、恐懼、自私與仇恨等下手,逼出人性的醜惡。片子一開始,小丑就用貪婪煽動銀行搶匪們互相殘殺。接下來,以炸毀醫院為威脅,要恐懼的民眾以集體迫害的方式處死告密者。
 
小丑在兩艘渡輪上裝上炸藥,船上的人各有引爆對方的引爆器,先炸死對方的人可以活下來,時間內如果雙方都不引爆,小丑會炸掉兩艘船。這個橋段實在精采,就像賽局理論裡囚犯的困局一般,考驗著人性的自私。一艘船上的人透過秘密投票表決,表決的結果是炸死對方,可是,卻沒有人敢按下引爆器,沒人想弄髒自己的手........
 
小丑利用檢察官的仇恨,鼓動檢察官以復仇的方式實現自以為是的正義。自信而勇敢的檢察官原本被譽為白色騎士、是公眾所推崇的希望與正義,最後卻無法壓抑自己內心的仇恨。小丑又再一次的贏得勝利,本來象徵光明的檢察官也被他輕鬆的撥弄到黑暗的一面。
 
小丑用輕蔑又挑逗的語氣對蝙蝠俠說:"Madness, as you know, is like gravity. 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 
 
希斯萊傑的英年早逝,讓他的這部遺作留給影迷更多的追思與嘆息,他舔著嘴唇說著經典台詞:"Why so serious? Let's put a smile on that face." 的模樣會深植人心。
 
 
 
黑暗的正義
 
蝙蝠俠是充滿矛盾的,白天是富豪企業家,晚上則化身為暗巷中的正義使者。他的存在並不完全見容於法律與社會,他的出生入死贏不得所有人的尊重,人們有需要時期待他、讚美他,當受到小丑的威脅時,又集體迫害他、指責他。蝙蝠俠與檢察官的理想與作為是一致的,不過,他不是被肯定的,最後反而是被誤解、唾棄的。犧牲與付出沒有回報,是很難以忍受的事,所以蝙蝠俠說:"我害怕被痛恨"。
 
蝙蝠俠跟小丑都是活在面具下的人,見不得光,本質上他們是一樣的。小丑對蝙蝠俠說:"You're just a freak, like me."。可是,蝙蝠俠可以一再的抗拒小丑的誘惑,堅守自己善的一面。雖然如此,蝙蝠俠最後倉皇遁入黑夜的孤單背影,註定了悲劇英雄的命運。
 
演過蝙蝠俠的人很多,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方基墨與喬治克隆尼(請原諒老人家的記憶力),方基墨從頭到尾都太過嚴肅,喬治克隆尼則太過輕鬆,沒有背負十字架的沉重。克利斯丁貝爾看起來有花花公子的形象,卻又有著自然的憂鬱,很適合蝙蝠俠這個角色。不過,他的表現也只能說是恰如其分,因為小丑這個角色的戲劇性太強了,大家看完電影後都會比較記得小丑吧。
 
 
很遺憾,黑暗騎士在今年的奧斯卡獎只被提名了最佳男配角獎跟其他技術獎項,男配角提名可能主要還是因為希斯萊傑,奧斯卡或許希望在頒獎典禮上創造一個灑狗血的鏡頭來衝一下收視率。畢竟,奧斯卡的口味一向偏好教忠教孝、溫馨感人路線。黑暗騎士這麼灰暗的片子還是很難在這裡出頭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 Jay 的頭像
    Lee Jay

    jrst211

    Lee J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